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发挥好两只手作用,既有利于国家能源电力战略、规划、产业政策的落实,保障市场秩序,也有利于市场效率和服务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陕西电网统调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1648小时,其中火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为1866小时,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79小时、178小时。5月份全省完成发电量108.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0%,环比下降3.42%。
全省累计完成发电量598.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4%,增速较1-4月份降低了0.44个百分点。(三)工业用电量同比、环比均有所增长。5月份全省工业用电量72.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62%,环比增长9.35%。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08.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1%,环比下降0.73%。全省全社会用电量578.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3%,增速较1-4月份降低了0.0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5.4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06%;第二产业用电量36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3%;第三产业用电量100.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96.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1%(一)全省发电及用电情况。相比而言,本次青海电网全部清洁能源供电具有供电时间更长、光伏发电比例高、供电难度更大的特点。
青海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韩悌介绍说,水电和光伏已经成为青海电网第一、二大电源,这种电源结构为国家电网公司尝试对一个省份以全部清洁能源供电提供了可能。青海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全生明说:此举在全国尚属首次,对于推动我国能源转型、促进清洁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和高效利用意义重大。青海水电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家重要的区域能源接续基地。根据规划,到2025年青海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6100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向中东部输送清洁电量1100亿千瓦时,可替代原煤近5000万吨,对于优化中东部地区能源结构、保障电力供应,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和雾霾治理具有显著作用。
供电期间,青海省内用电负荷全部由省内水电和新能源提供,不足部分外购西北区域内新能源电量进行补充,保证新能源电量比例不低于20%我省地理环境独特,风能资源丰富,目前装机总规模已达到770万千瓦。
太重作为省内唯一风电整机装备生产的企业,目前整机年销量约300台,随着智能化风电园的建成投产,计划整机年销量达到800台以上,年工业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目前太重自行开发的风电场容量总计39万千瓦,到十三五末开发总容量计划达到300万千瓦,创造工业产值120亿元。6月17日,在位于太原市经济开发区的太重风电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化工厂项目现场,太重集团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副经理白恩泽兴奋地对记者介绍。2013年,太重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海拔、极低温、海陆两用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安装发电,标志着太重风电机组研发和制造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发大功率风电机组的技术空白。
右手边,主体框架结构已完成、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的是职工生活楼。在这里,天空被纵横的厂房钢结构分割成一个个蓝色方块,黄土被整理完毕,即将安放国内外最先进的风电智能化工厂设备。风电项目是太重重点转型领域之一,白恩泽向记者晒出近年来太重风电的成绩单:2009年,公司第一次进入风电整机装备领域,就依靠自主创新,首台1.5兆瓦风机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并网发电的太重速度,开创了山西省风电产业的先河。如今,太重已经研发设计完成6兆瓦风电机组,正在研发设计国内最大的8兆瓦风电机组,计划2017年底设计开发完成,力争2018年在福建完成样机安装及并网。
你看,在我们左手边,已成型、正在进行装修的三层楼就是办公楼。随后,2兆瓦、3兆瓦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相继研发制造完成并批量投产。
我们前方这一大片区域就是联合厂房,占地约8.4万平方米。据了解,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投产后可满足年产1000台2兆瓦3兆瓦风机的智能化生产需要。
2016年,太重中标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场项目,目前签约的两台5兆瓦风电机组已经完成了生产制造,即将交付用户,并网以后单台年发电量可达到2000万千瓦时。在技术创新引领推动下,太重风电产品订货量逐年增加,同时,太重也从最初的关键零部件制造到单一主机制造,发展到了EPC总承包,相继承担了12个风电总承包项目,覆盖山西、黑龙江、内蒙古、山东等地区,累计签订合同装机容量达到了150万千瓦以上,不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也让用户享受到全方位的交钥匙服务。到十三五末,装机总规模预计达到2000万千瓦,风电机组装机量约6000台,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到十三五末,装机总规模预计达到2000万千瓦,风电机组装机量约6000台,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你看,在我们左手边,已成型、正在进行装修的三层楼就是办公楼。目前太重自行开发的风电场容量总计39万千瓦,到十三五末开发总容量计划达到300万千瓦,创造工业产值120亿元。
据了解,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投产后可满足年产1000台2兆瓦3兆瓦风机的智能化生产需要。我省地理环境独特,风能资源丰富,目前装机总规模已达到770万千瓦。
2016年,太重中标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场项目,目前签约的两台5兆瓦风电机组已经完成了生产制造,即将交付用户,并网以后单台年发电量可达到2000万千瓦时。右手边,主体框架结构已完成、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的是职工生活楼。
随后,2兆瓦、3兆瓦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相继研发制造完成并批量投产。太重作为省内唯一风电整机装备生产的企业,目前整机年销量约300台,随着智能化风电园的建成投产,计划整机年销量达到800台以上,年工业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
在这里,天空被纵横的厂房钢结构分割成一个个蓝色方块,黄土被整理完毕,即将安放国内外最先进的风电智能化工厂设备。风电项目是太重重点转型领域之一,白恩泽向记者晒出近年来太重风电的成绩单:2009年,公司第一次进入风电整机装备领域,就依靠自主创新,首台1.5兆瓦风机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并网发电的太重速度,开创了山西省风电产业的先河。我们前方这一大片区域就是联合厂房,占地约8.4万平方米。2013年,太重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海拔、极低温、海陆两用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安装发电,标志着太重风电机组研发和制造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发大功率风电机组的技术空白。
如今,太重已经研发设计完成6兆瓦风电机组,正在研发设计国内最大的8兆瓦风电机组,计划2017年底设计开发完成,力争2018年在福建完成样机安装及并网。在技术创新引领推动下,太重风电产品订货量逐年增加,同时,太重也从最初的关键零部件制造到单一主机制造,发展到了EPC总承包,相继承担了12个风电总承包项目,覆盖山西、黑龙江、内蒙古、山东等地区,累计签订合同装机容量达到了150万千瓦以上,不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也让用户享受到全方位的交钥匙服务。
6月17日,在位于太原市经济开发区的太重风电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化工厂项目现场,太重集团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副经理白恩泽兴奋地对记者介绍中国华能集团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发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建设的华能如东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工程,位于如东县八仙角海域,选用50台单机容量4兆瓦和20台单机容量5兆瓦的海上风电机组,于去年4月开工,当年年底25台风机并网发电,截至目前上网电量超一亿千瓦时,今年8月底工程将全部竣工,投产后年上网电量可达7.46亿千瓦时。
近日,洋口港通用散杂货码头上,华能如东八仙角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20多名员工将20万尾黑鲷和黄鲴鱼苗倒进水产滑道,一群群鱼苗顺流而下,刚入潮水就立即向大海游去。参加鱼苗放流活动的如东县委常委蒋树建告诉记者。
去年开始,华能如东八仙角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实施为期3年的放流鱼苗计划,总投资750万元,两年来,累计向黄海放流各类鱼苗640多万尾、日本鳗鲡1.79吨,到明年完成全部放流任务,预计放流各类鱼苗1340余万尾、日本鳗鲡6.25吨、竹蛏和文蛤苗2.5亿粒,让海洋生物总量和渔业资源恢复到以前水平。华能如东八仙角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黄赵晶说。增殖放流只是修复海洋生态的一个子项目,与此同时,我们实施海洋水质调查、渔业生态调查、鸟类观测等,用于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投资累计达到1300多万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华能如东海上风电场践行绿色发展,落实在实施海洋环境修复的一系列行动上,为涉海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带了一个好头。
我们挺进深蓝,践行绿色宣言,开发利用海上风能资源,不破坏海洋上生态环境,保护好海洋生态,做绿色经济的先行者。与员工一起放流鱼苗的项目经理周园告诉记者,3天前,我也在这个码头组织了一次放流活动,向大海投放鱼苗320万尾
近日,洋口港通用散杂货码头上,华能如东八仙角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20多名员工将20万尾黑鲷和黄鲴鱼苗倒进水产滑道,一群群鱼苗顺流而下,刚入潮水就立即向大海游去。我们挺进深蓝,践行绿色宣言,开发利用海上风能资源,不破坏海洋上生态环境,保护好海洋生态,做绿色经济的先行者。
去年开始,华能如东八仙角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实施为期3年的放流鱼苗计划,总投资750万元,两年来,累计向黄海放流各类鱼苗640多万尾、日本鳗鲡1.79吨,到明年完成全部放流任务,预计放流各类鱼苗1340余万尾、日本鳗鲡6.25吨、竹蛏和文蛤苗2.5亿粒,让海洋生物总量和渔业资源恢复到以前水平。华能如东海上风电场践行绿色发展,落实在实施海洋环境修复的一系列行动上,为涉海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带了一个好头。